?凸輪軸是發(fā)動機配氣系統(tǒng)的核心部件,其輪廓精度(凸輪型線)和表面質(zhì)量直接影響發(fā)動機的配氣相位、動力性能及壽命。
凸輪軸加工需兼顧 “高精度型面成型” 和 “高強度表面性能”,工藝流程需根據(jù)材質(zhì)(鑄鐵、鍛鋼、合金)和精度要求設(shè)計。以下詳細介紹一下:
?

1. 毛坯制備:保證材質(zhì)均勻性
鍛造 / 鑄造:
鍛鋼凸輪軸:采用模鍛(熱鍛)制成毛坯,確保金屬纖維連續(xù)(提高強度),毛坯余量控制在 3-5mm(減少后續(xù)加工量);
鑄鐵凸輪軸:采用砂型鑄造或金屬型鑄造,需避免氣孔、縮松(影響加工后強度)。
毛坯預(yù)處理:
退火 / 正火:消除鍛造 / 鑄造應(yīng)力(鍛鋼件正火細化晶粒,鑄鐵件退火消除白口組織);
噴丸清理:去除表面氧化皮和毛刺,檢查毛坯缺陷(如裂紋、縮孔)。
2. 粗加工:去除大部分余量,初步成型
核心目標:快速去除毛坯余量,為半精加工提供基準。
定基準:車削兩端中心孔(作為后續(xù)加工的定位基準,需保證同軸度);
粗車各軸頸:用車床或數(shù)控車床粗車主軸頸、正時齒輪軸頸等,留 1-2mm 半精加工余量;
粗銑凸輪型面:用專用凸輪銑床(靠模銑或數(shù)控銑)加工凸輪,留 0.5-1mm 精加工余量(避免直接精銑導(dǎo)致刀具磨損過快)。
關(guān)鍵設(shè)備:數(shù)控車床(保證軸頸同軸度)、凸輪專用銑床(初步保證凸輪型線)。
3. 半精加工:提高精度,為最終成型做準備
重點優(yōu)化幾何精度,減少精加余量,降低精銑難度。
半精車軸頸:用數(shù)控車床精車各軸頸,留 0.1-0.3mm 磨削余量(保證軸頸尺寸精度至 IT8 級);
半精銑凸輪:用數(shù)控凸輪銑床(基于 CAD 模型的插補加工)修正凸輪型線,留 0.2-0.3mm 磨削余量(型線誤差控制在 0.05mm 以內(nèi));
鉆攻輔助孔:加工潤滑油孔、定位銷孔等(需保證孔位與軸頸的垂直度)。
關(guān)鍵技術(shù):數(shù)控插補加工(替代傳統(tǒng)靠模,提高型線一致性)。
4. 熱處理:強化表面性能(核心工藝)
凸輪軸需 “表面硬、心部韌”,需通過熱處理實現(xiàn):
表面淬火(主流工藝):
感應(yīng)淬火:對凸輪工作表面和軸頸進行局部感應(yīng)加熱(850-900℃),噴水冷卻,使表面形成馬氏體組織(硬度 50-55HRC),心部保持珠光體(韌性好);
控制要點:淬火層深度 1.5-3mm(過深易脆裂,過淺不耐磨),避免淬火變形(需用專用定位工裝)。
替代工藝(特殊材質(zhì)):
滲碳淬火(鍛鋼件):整體滲碳后淬火,表面硬度 58-62HRC(適合高負荷發(fā)動機);
氮化處理(合金鑄鐵):表面形成氮化層(硬度≥65HRC),變形小但成本高(用于高精度場景)。
5. 精加工:保證最終精度和表面質(zhì)量
通過磨削去除熱處理變形,達到設(shè)計精度。
磨軸頸:用多砂輪外圓磨床(一次裝夾磨削所有軸頸),保證軸頸圓度≤0.003mm,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;
磨凸輪型面(最關(guān)鍵工序):
用數(shù)控凸輪磨床(基于閉環(huán)反饋的伺服系統(tǒng)),通過金剛砂輪磨削(砂輪粒度 80-120 目);
控制要點:型線誤差≤0.02mm,表面粗糙度 Ra≤0.4μm(降低運轉(zhuǎn)噪音和磨損);
檢測:用三坐標測量儀在線檢測凸輪輪廓,實時修正磨削參數(shù)。
精磨端面:保證端面與軸心線垂直度≤0.01mm(避免裝配時軸向竄動)。
6. 表面處理與最終檢驗
表面清理:去除磨削毛刺(用砂輪或?qū)S萌ッ虣C),清洗表面油污(超聲波清洗);
最終檢驗:
尺寸精度:軸頸直徑、凸輪升程(用千分表或激光測徑儀);
型面精度:凸輪輪廓(三坐標測量)、相位角(專用相位儀);
表面質(zhì)量:硬度(洛氏硬度計)、粗糙度(粗糙度儀)、有無裂紋(磁粉探傷)。